当前位置: 首页  资料中心  工作要点
2024年学校共青团工作要点
时间: 2024-05-24 阅读: 49

2024年学校共青团工作要点

2024年,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带团建为统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组织育人为基础,以实践育人为特色,以服务学校大局,服务青年成长为着力点,深度融入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全力打造共青团工作品牌,团结引领全校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为建设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贡献青春力量。

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团员青年党话跟党走

1.深化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常态长效开展。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充分发挥团支部政治功能,加强资源供给,创新方式载体,各基层团支部全年至少开展6次专题学习,年底召开1次专题组织生活会。发挥学联学生会、学生社团作用,开展主题联学联做活动,持续深化青年理论武装。

2.强化校共青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落实《关于改革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实效的若干措施》等文件要求,深化实施“信仰公开课”,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探索由校团委承担思政课实践教学任务路径健全协同有人机制,加强与组织、宣传、学工、教务、马院等部门单位的工作联动。选树青年典型发挥用辈榜样引领。
    3.举办第四届学校团干部思政技能大比式。围绕主题主线,通过团干部思政技能大比武,选拔培育一支高水平思政教育师资队伍,挖掘一批能够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阐释的优秀团干部,持续带领全校团干部和团员青年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
    4.加强“青马工程”人才培养。做好学校第十四期“青马工程”培训班的结业考核和第十五期“青马工程”学员的遴选推荐;做好省、市“青马工程”的培育对接和人才举荐,加强对二级学院“青马工程”培训班的课程输送和相关指导;持续推进团校优团课资源库建设提升培育质效。

二、深化科创实践育人,服务大学生成长发展
    5.优化“挑战杯”竞赛等科创育人载体。高质量举办2024“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赛,选拔优秀作品冲击省赛;扎实做好“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和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等竞赛相关组织工作

6.强化大学生就业帮扶。深入实施2024“百校千企万岗”大学生就业帮扶行动,持续举办岗直通车”系列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加强就业观念引导,落实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强化就业精准帮扶,落实团干部结对帮扶,全年帮扶就业困难学生不少于30人。

7.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持续推动“三下乡”“返家和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推动校地共建、支部结对常态长效开展形成“区域共建、资源共享、项目共办、互助共赢”的校地联育人新模式,确保每个团支部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校外社会实路活动,全年组织不少于25%的基层团支部与地方基层团组织结对共建。
    三、推进全面从严治团治会,巩固团学组织改革成效

8.加强学校基层团组织建设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基层建设磐石工”,依托“智慧团建”系统加强工作监测和调度,加强培训指导,开展示范观摩,指导基层团组织有序推进学社衔接,认真开展“对标定级”,严肃开展推优入党,规范开展“双述双评”,顺利召开学校第六次团员代表大会。
    9.强化高校学生会组织管理。压实各级团组织对学生会的具体指导责任,进一步规范高校学生会组织运行,加强骨干培训,持续开展“我为同学做实事”主题实践活动;指导召开学校第二十四次学生代表大会,完成校、院两级学生会组织的换届工作。

10.提升学生社团活力。落实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规范社团运行,推动社团普遍建立功能型团支部进一步激发社团活力,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社团积极参与社区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造、校园文化等各类实践活动做好各级高校活力社团风采展示的组织工作,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11.完善涉青年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加强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和动态监测,推动《高校共青团舆情发现研判处置工作指引》和《突发学生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落地落实;管好团学领域线上线下阵地,严肃团内请示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团属新媒体“三审三校”制度。

四、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精神,提升五育并举实效

12.发挥公共艺术教育中心美育功能提升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质量,构建面向人人的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加强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组织好高雅艺术进校园、艺术名家进校园等活动。

13.推进实施“第二课堂质量提升工程”。持续开发第二课堂认证课程,遴选品牌实践育人项目。加强共青团工作线上线下多维宣传,加强品牌项目的孵化、培育和推介,不断扩大共青团在基层团员青年中的影响力。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 团委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 2016 Powered By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苏ICP备09025827号